輕食外賣店運營|門店的重要數據指標及優化方案
外賣店創業是很多創業人的最多選擇,投資低,風險低。對于想要通過輕食外賣店創業的小伙...
“號稱銷售第一、薇婭帶貨、丁香醫生推薦的‘田園主義’全麥面包,實測能量高出宣傳40%,碳水化合物比標稱多出約16%。”日前,上海市消保委發布的一份檢測報告,讓熱衷減糖、減脂的輕食群體大跌眼鏡。9月5日,“田園主義”品牌創始人發布道歉聲明。
輕食產品“翻車”已不是第一次。全麥面包并非全麥,“無添加糖”不是無糖……此前,多個品牌的輕食產品也曾被曝出存在問題。近年來,因主打健康理念,輕食產品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,迅速“出圈”。然而,輕食市場快速擴張中產生的種種問題,也引發了消費者的困惑:輕食產品難道只是看上去很美?人們購買輕食產品是不是被交了“智商稅”?怎樣才能買到符合標準的輕食產品?
這些年,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,減肥越來越成為很多人的“口頭禪”。有沒有一種食品既能滿足人們的“口腹之欲”,又不致吃了以后身體發胖身材走形?輕食產品就在這種背景下走進了人們的生活。應該說,輕食快速發展的背后,是國人從“吃飽”“吃好”到“吃健康”飲食觀的轉變。無論是作為一種健康理念還是一種時尚吃法,輕食都為人們的健康餐盤提供了一種新選擇。在健康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,輕食產品的發展空間廣闊,發展前景美好。然而,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,打著“輕食”口號的諸多產品實際上并不“輕食”,這讓人情何以堪?輕食產品如何消除信任、重建消費者的信任?
輕食產品要想化解“信任危機”,首先要明確標準,讓輕食產品真的“輕”下來。目前,輕食市場還沒有統一完善的標準,導致很多餐品打著“輕食”的旗號,卻賣著不相干的餐品。這也無怪乎一些“輕食”屢次被曝出其熱量不亞于一盤宮保雞丁。標準的缺失導致市場魚龍混雜。其實,消費者眼中的輕食,應該是輕而不淡、少食多餐、營養均衡、有機綠色食材、還原食材本味……究竟什么樣的食品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輕食,亟待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劃定標準。
輕食產品要想化解“信任危機”,更重要的是要強化誠信經營,杜絕虛假廣告、夸大宣傳。很多輕食產品的問題恰恰源自于商家的虛假宣傳。營養成分、熱量表看似是個小問題,消費者也未必都會“講究”配料表的每一項具體數據,但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”,這種“耍小聰明”的態度,很有可能引發更大的負面效應。輕食經過這幾年的發展,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。輕食是真健康,而不是炒概念,理應成為經營者應該恪守的基本準則。只有老老實實做好產品,輕食產品才能重建信任,贏得更加廣闊的發展天地和更加美好的明天。(魏曉敏)
本文來自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】,僅代表作者觀點。文章源于轉載,侵權請聯系刪除!